我校召开2024年第五次中层干部(扩大)会议

11月12日上午,我校在东校区知行楼A-505报告厅召开了2024年第五次中层干部(扩大)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工作会议暨申硕工作推进会。党委书记王刚,党委副书记、...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怀化学院打造民族教育品牌系列·人才培育篇

作者:杨若邻 吴晓丽 陈炳良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2023-07-26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怀化学院打造民族教育品牌系列·人才培育篇

【核心阅读】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怀化学院突出区域性、应用型、民族性办学特色,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地区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力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递出了一张闪亮的民族教育名片。

杨若邻 王珊 吴晓丽

正值毕业季。当不少毕业生还在为就业发愁时,怀化学院思政教育、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早已被“提前预订”。

学院招生就业处透露:今年,怀化学院的就业率预计继续高于全省同类高校平均水平,应届毕业生中将有20%以上就业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一所地处大湘西,无经济、人才优势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育如何脱颖而出?

怀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刚认识清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怀化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锚定地方应用型高校这一坐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地方需求,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凝心聚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怀化学院坐落在湘、鄂、渝、黔、桂五省中心,现有教职工126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占比33%;在校大学生2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生源占比30%左右。

针对地处多民族交融地区、少数民族师生较多的实际,怀化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民族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环境、融入课堂、融入活动。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徜徉在怀化学院东、西校区,只见主干道安置了宣传标语,校内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2022年上半年,学校将民族研究院合并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积极融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等相关内容,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有校本教材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给学生上“大思政”课,全体校领导和辅导员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将民族团结相关知识和内容写进课表,深度融入课堂之中。

隆情推出大型原创舞蹈史诗《通道转兵》,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活色生香”大思政课堂,以艺术展演的形式唱响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雄浑乐章,让全校各民族师生在创作中感悟、在共赏中共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学校通过打造“和美校园”,完善了学生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建设等制度措施;开展入学教育、“民族大团结”主题班会及主题团日等活动引导各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举办了31期雪峰讲坛,为师生定期输入民族文化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一系列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三位一体

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参加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3次蝉联全省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一;连续4届(四年一届)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民运会,板鞋、押加、女子毽球等成为国家级金牌队伍;培养民体教学与训练人才近千名,省民运会上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近一半来自怀化学院……

据该校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张斌介绍,体育与健康学院在全省较早培养传统民族体育人才,按照学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中央与地方共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实训基地、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民族传统体育重点学科等育人平台,依托“共同体”“俱乐部”“文化展演”等平台拓展育人路径、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近年来,怀化学院摘夺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健康卫生学校等多块“金字招牌”。

民族体育教育“繁花似锦”,折射的是怀化学院民族人才培育的“春色满园”。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怀化学院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学、实训、活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大学生社会导师计划”、开设民族类课程47门,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纳入学科专业,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实习实训方面,将民族文化和创新创业相融合,精心打造了“创新创业学院”教学综合平台和“民族研究院”科研综合平台,建成4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践教学中心,建有24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校园活动方面,搭建“科技文化节”等平台,推动各二级教学院开展以民族文化传播为核心的科技文化活动。体育与健康学院“民族抱团跑”、教育科学学院 (少数民族预科教学部)“少数民族艺术品大赛”,还有各类民族传统文化名著导读活动、民族歌曲大比拼、少数民族文化大观园等活动遍地开花,增强了大家对中华民族强大感召力的认知,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近五年来,怀化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共计获奖239项,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授权297项。

桃李芬芳

共绘民族复兴盎然春景

“扎根民族地区,就要培养厚植民族文化底蕴、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围绕这个目标,怀化学院潜心耕耘,一路硕果芬芳。

这里,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著名作家王跃文、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陈思思、“全国道德模范”洪战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蒋悟真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这里,更有千千万万心怀理想的热血青年,他们或奔走在世界各个角落,或默默无闻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创造着不平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激动人心……新时代青年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多学本领、学好本领,为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2022年10月2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屏幕上,怀化学院优秀校友钟磊作为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代表接受采访。

毕业于怀化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的钟磊,在校期间就是学生会主席、武术队队长。曾作为湖南省代表团成员之一,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中俄青年论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钟磊赴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深造。他始终不忘母校培育之恩,不忘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使命,主动“牵线搭桥”,促成怀化学院与俄罗斯海联邦大学合作办学。

在距离俄罗斯数千公里外的怀化市辰溪县大山里,2021届毕业的肖富杰,怀抱同样的民族复兴理想,来到仙人湾瑶族乡担任起了一名基层干部。在这个全县脱贫户最多的偏远瑶族乡,他用脚步丈量土地,一门心思投入乡村振兴,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还有在桃源县最偏远的瓦儿岗小学一干就是7年、用爱心点燃了农村孩子们希望的“全能女校长”付佳;带领团队开展“高校社区社交电商”项目支持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的“创业达人”阳玉麟;发展辣椒产业带动乡亲致富的“新农民”兰轮轮;扎根藏区以文化服务促进民族团结的王馨悦……办学以来,怀化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

在怀化学院这方沃土上,红艳艳的石榴花向阳而开,灼灼芬华,籽籽同心。